听完“林李之争”,毛泽东提出,对三峡工程应采取“积极准备,充分可靠”的方针,并委托周恩来总理亲自抓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。
南宁会议之后,周恩来、李富春、李先念率领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省区领导、中苏专家百余人,乘江峡轮由武汉逆水而上,实地考察了三峡,并召开了三峡工程现场会议,着重讨论了如何积极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问题。
紧接着,党中央于当年3月在成都召开会议。会议听取了周恩来率队察勘三峡后的总结报告,并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》。这是自1953年提出动议以来,党中央对三峡工程所作出的第一个正式决议,下发的第一个“红头文件”。
《意见》认为:“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,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,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,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,才能作出决定。估计三峡工程的整个勘测、设计和施工的时间约需15到20年。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,进行各项有关工作。”
成都会议之后,由国家科委、中国科学院牵头,三峡科研领导小组成立了,全国先后有200多个单位的近万名科技人员,参加了中国水利史上这一罕见的科研“大合唱”。
科研人员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论证,多方案比较与科研攻关,使三峡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有了实质性推进:选定了三斗坪中堡岛坝址,并开始了初步设计;选定了大坝200米的正常蓄水方案;初步确定了三峡工程第一批机组容量;组织了对三峡库区淹没指标的全面调查;组织了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科研攻关;根据周总理的指示,军事部门也开始了对三峡工程防护的试验研究工作……
然而,1959年至1961年之间,共和国遇到3年自然灾害,苏联“老大哥”又“雪上加霜”,粗暴地撤回了全部专家,这样,使原先准备在60年代初期开始兴建的三峡工程的建设进程放慢了。
整整过了11个春秋,“万里长江第一坝”——葛洲坝工程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仓促上马了。
再次争论与重新论证
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,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序幕。
1980年盛夏,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、75岁的邓小平亲临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视察后,在武汉召集中央领导研究三峡工程时,他指示国务院要研究三峡建设问题。
当年8月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,由国家科委、国家建委继续组织专家论证。
两年后,国家计委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关于2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计划,其中谈到计划兴建三峡工程时,他又一次明确表态:赞成搞低坝方案。看准了就下决心,不要动摇!
陈云、李先念、胡耀邦、万里等也先后投了赞成票。从此,三峡工程进入了一个决策阶段。
1983年5月3日至13日,国家计委召集国务院16个部委、鄂湘川3省、58个科研施工单位及11所大专院校的专家、领导共300多人,审查通过了长江流域规划设计办公室编制的《三峡水利枢纽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》。
1984年4月5日,国务院以[84]国函字57号文,原则批准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,并决定开始进行部分施工前期准备工作,争取1986年正式开工。
于是,三峡行政特区、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等相关机构进入筹建阶段。当年9月,首批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开进三峡大坝坝址,修路、架桥、建房……拉开了兴建三峡工程前期施工的序幕。
好事多磨。当初步设计按批复的蓄水位和坝顶高程进行编制即将结束之际,中共重庆市委又于1984年10月8日向中央上报了《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一些看法和意见》。重庆市委认为,150米方案的回水末端仅止于涪陵、忠县间180公里的河段内,重庆以下较长一段航道得不到改善,万吨级船队不能直抵重庆,故向中央推荐185米坝顶、175米水位、第一期蓄水156米的“一级开发、一次建成、分期蓄水、连续移民”的方案。
与此同时,国内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也从不同角度对三峡工程上或不上、早上或迟上提出了不同意见和建议。
1985年春天,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,一批政协委员出于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精神,对兴建三峡工程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会后,全国政协常委、92岁的政协经济建设组长孙越琦率领9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政协委员奔赴四川,从重庆乘船顺江而下,进行了38天的调查,于当年7月向中央呈送了《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》的调查报告及6个附件。
《调查报告》认为:三峡工程投资过大,泥沙淤积、航运弊多利少,发电投资多、工期长、产出慢、效益差等等,提出三峡工程“近期不能上,至少‘七五’期间不能上”。不久,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,孙越崎等老先生对此“再谏不讳”。
著名科学家、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也大声呼吁,三峡工程论证,一定要请不同意见的专家参加,除水利水电专家外,还要请有关经济学家、社会学家、环境专家、系统工程专家及社会人士参加,这样才能广开言路,集思广益。 整个三峡大坝接近尾声,因为导游的疏忽,以致我们五口人“掉队”,一路问着来到了这里。就在这儿,不少小吃
我们到时,人还不多,所以给我们做吃的人还算比较认真、、、、、、可后来人一多,服务员们就有些糊弄人的意味了,因为第一碗酸辣粉可好吃了,到第二碗,没吃到1/3半,儿子就扔了———— 再见了!三峡大坝,我们不会回来的
(欣然青草)
本文首发于http://www.aixincb.com***http://www.爱心传播.com
原创文章转载,请注明出处。
Copyright © 2014-2064,www.aixincb.com,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www.爱心传播.com 京ICP备14059545号-1
扫一扫